喻学艺:三款电机控制芯片能与国际大厂试比高人才短缺成发展路上最大挑战
来源:安博体育电竞官网    发布时间:2023-12-10 22:13:55

  原标题:喻学艺:三款电机控制芯片能与国际大厂试比高,人才短缺成发展路上最大挑战

  由于供需不平衡,今年以来全球芯片严重短缺,并从汽车行业逐渐蔓延至家电领域。随着家电变频化、智能化的不断的提高,作为传统用芯大户的家电行业对芯片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在芯片产业链遭遇缺货压力的大背景下形势更加严峻,尤其是对高端应用的32位电机驱控芯片等的需求。

  而长期以来,32位电机驱控芯片由于相对传统消费类产品有更高的可靠性要求,并需要对应用有深刻的理解,因此主要是由海外IDM厂商龙头垄断。但近年来,伴随众多中国白色家电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崛起,乘着这些厂商维护供应链稳定和提升产品竞争力之势,国内有一批半导体供应商正不断涉足家电、工控应用,并逐步向中高端应用升级。这里必须提及的是——旋智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旋智科技),其研发的用于直流无刷电机的驱控芯片,已经经过三代的迭代升级,深度集成了驱动、功率模块等,且规模应用至格力、美的、海尔、大疆等国内知名品牌产品中,可与欧美国际大厂试比高。

  旋智科技是一家潜心研发、低调做事的公司,这也是其“硅谷”创新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旋智科技萌生于美国仙童半导体的电机产品线年底通过管理层收购方式剥离并独立运营,因此算得上是国内较早专注于运动控制芯片领域的设计企业。从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于高集成度电机驱控芯片及先进核心算法的研发,可为客户提供电机驱控芯片+系统解决方案+技术上的支持一体化服务,现在香港、上海、深圳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

  旋智科学技术实力硬核,创始核心小组成员多来自美国硅谷,他们在世界顶级半导体企业包括Fairchild、Marvell、Intel、ADI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担任过技术领军、产品研究开发和市场管理等要职。正是受“硅谷”精神的影响,旋智科技十分注重研发技术和创新,员工75%为技术人员,平均学历硕士以上,来自包括美国加大伯克利分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世界知名学府,是一支以中青年科技精英为骨干的高素质研发队伍。

  近日,集微网采访到旋智科技工程副总、同时是公司创始成员的喻学艺博士。喻学艺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对集成电路设计尤其是时钟产生电路有深刻的理解;2009年7月至2014年4月期间,喻学艺在美满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Marvell Technology在上海的子公司)工作,负责IoT应用产品射频前端频率综合器的研发;2014年5月,喻学艺加入仙童半导体上海分公司,负责电机控制器中时钟模块的研发;自2015年2月份起,喻学艺加入旋智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负责公司自研的第一款产品SPC1068的时钟模块研发,之后在企业来提供的开放大舞台上,涉足数字系统的研发以及量产质量管控,现负责公司整个芯片团队,专注于后续新产品的研发技术。因此,他对旋智科技的发展历史、研发产品、企业文化以及未来战略有深度了解,且十分具有发言权。

  喻学艺博士对集微网表示:“旋智科技有今天的发展,背后离不开创始团队对行业的深刻洞察与预判”。当时,仙童半导体出于对自身产品线的调整,将电机产业线剥离,但旋智科技创始团队则十分看好这一产品,应该说公司的发展起点准确踩在历史节点上,是因为2014年左右,国家政策大力推节能减排,并通过补贴促节能家电消费,这意味市场技术从传统电机变为直流无刷电机(BLDC)是必然趋势,而基于32位MCU架构的高性能电机驱控芯片将使BLDC控制更精准、更节能、更低成本,并实现更多复杂功能。

  刚独立后的两年,旋智科技基于从仙童半导体买断的两款产品,推出公司的第一代产品,凭此攻入一些中低端、以量取胜的消费市场,并同步自主研发下一代产品。在积累了一些客户、市场、资金和口碑以后,从2016年着力开启自定义产品之路,迈向中高端应用市场。

  2016年,旋智科技完成A轮融资,同年8月,第二代电机控制芯片SPC1068量产。该控制器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芯片,具有高性能和高集成度的特点,内置高达150MHz主频的ARM Cortex M3内核,快速高精度ADC、可编程增益运放、增强型PWM、定时器和丰富的通信接口,是电机控制应用的理想平台。喻学艺博士谈到:“当时,这款产品的定义和性能不错,十分契合大疆的需求,并击败现被Qorvo 收购的Active-Semi获得订单。”

  2018年,我国家电领域的节能减排开始从政策驱动走向市场驱动,这也加速了带有BLDC的产品规模落地。同年3月,旋智科技在第二代电机控制芯片基础上集成了高压驱动和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机驱控产品SPD1078量产,更能实现用户对整体方案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需求。喻学艺博士表示:“基于第二代电机控制芯片打开市场,以及与客户不断交流获得的反馈,我们在第三代产品的研发中迅速加入自己的思想,并将一些自己的独特模块植入其中,例如类似FPGA概念的软件可编程接口等,构建了我们难以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伴随智能化技术落地以及物联网概念的兴起,计算机显示终端对高集成高性能产品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前瞻这一趋势,2019年,旋智科技第三代全集成的片上系统则更进一步基于200MHz主频的ARM Cortex M4F内核打入商业空调压缩机和伺服控制等高端应用领域,并将业务模块从芯片扩展至变频器PCBA,组建系统事业部,致力于为客户交付芯片+算法的系统解决方案,一方面市场响应速度更快,帮助客户更好地将项目往前推进,另一方面和客户联系更紧密,对新产品定义更精准,新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更快,实现引领和超越。第三代芯片于2020年快速批量交付计算机显示终端,同年斩获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荣誉。

  在这七年的发展历史中,旋智科技几乎保持着两年升级或研发、量产一代产品的节奏,大批量应用于消费类、白色家电和工业控制等领域,与国内家电行业相互赋能,2020年营业收入数千万元,预计2021年同比翻倍增长。

  旋智科技已经跨越了初创阶段,进入到怎么样发展壮大的时期。如今,各国都在大力加快“碳中和”进程,节能减排目标趋严下,旋智科技的现有产品将迎来更多应用和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不得已看到,工控领域尤其是汽车行业将是电机控制芯片最大且价值量最高的市场,目前在长期资金市场以及国产替代的风口之下,众多国内车规芯片厂商在布局,但电机控制领域因严格的可靠性和功能安全要求,技术壁垒仍然很高。旋智科技基于创新技术的研发和成熟业务的“输血”、以及长期资金市场的助力(2021年获得由国家大基金领投的C轮融资),不断拓展产品系列,在高端运动控制和汽车电机控制芯片已经投入多年,并且规划将产品逐步推入市场。

  喻学艺博士表示,在工业控制领域,旋智科技计划向市场推出面向工业伺服应用的高性能SoC,具备微秒级别的电流环硬件加速和可编程的工业以太网引擎;面向汽车领域,将推出满足前装车规的集成驱动、电源管理和收发器的电机驱控SoC。可以说,旋智科技在这两大领域的产品有望填补国内空白,进一步加速高性能伺服控制和汽车电机控制领域的国产替代,也将助力其成为一个平台型的公司。

  “对于旋智科技未来的发展,最大的挑战和制约或在人才。”喻学艺博士强调道,其更大的困难在于,人才市场并不以单个公司的意志为转移,在近两年新兴很多公司的大背景下,需求远大于供给使得人才短缺成为整个半导体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喻学艺表示,成立之初,旋智科技就坚持一条高壁垒技术之路,不做直接pin-to-pin的国产替代,这么多年走过来,初心不变。虽然相较于消费电子而言发展艰难、缓慢且保守,但从长远来看,更适合公司的基因,而且切合所处细分行业本身就是靠积累这一特点。

  当然,事实也证明,这种坚持十分有意义,不单单是对旋智科技而言,走上了可与国际芯片大厂一较高下之路,而且对于国产替代之下的半导体供应链自主可控也十分有益。喻学艺坦言“国产替代也给了公司更大的机会和舞台,基于前三代产品的优势以及与客户交流的经验,鉴于目前的缺芯形势,国内终端应用厂商使用国产芯片的意愿大幅度的提升,且周期缩短。”

  处在市场的风口,半导体领域有一大批企业受资本追逐而高楼渐起,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人才之争尤为激烈,特别缺研发和设计的人才,集微咨询(JW insights)的数据也显示,芯片设计类的职位需求最多,占到了前十大总需求的48%,包括模拟芯片和数字芯片设计,这也说明集成电路产业芯片设计企业人才需求量较大。

  就旋智科技而言,在芯片设计中,需要模拟IC(信号链、电源管理、版图、仿真)、数字IC(IP、 SOC前端设计、验证、DFT、后端物理实现)、固件(芯片调试、驱动开发、SDK、Demo code、工具软件)、应用方案(提供各种终端应用解决方案、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培训)、控制算法(设计、开发、检测系统中的运动控制核心模块)、系统组件(提供可直接组装使用的控制器、变频器PCBA)等方面的人才。尤其在设计一款高集成度的控制芯片时,员工更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要对设计、工艺、算法、软件都有深层理解,同时面向最终应用场景,能融合机电一体化、系统知识更佳,而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十分难求。

  喻学艺博士表示,“优秀的人才永远都是稀缺的,许多员工会综合薪酬水平、个人选择、发展机会这三大因素考虑。而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企业,目前选择的都是未来的中高层骨干,因此在保证不会因为薪资没谈拢而损失人才的前提下,很重视内部的培养。公司在选拔人才方面没有‘门户之见’,坚信起点并不重要,更要关注的是职业发展的终点。个人的努力、合适的项目和系统的指导是人才得以快速成长的三大关键因素。公司以多年的积累为基础,有意愿也有能力大力培养有潜力的员工,鼓励在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不断尝试新的赛道,一专多长,最大发挥自身的潜力。对于转行进入半导体行业的新人,会提供网上课程,以及线下小项目实践的机会,让其尽快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有经验的人才,公司大胆授权,给予从零搭建新设计新流程的机会,鼓励其更深刻理解过往经验背后的原理。此外,公司会同时提供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两个通道的机会,员工能够找到最适合自身特点和公司需求的发展道路。” (校对/萨米)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